美联储为追求中性货币政策连续第六次加息

2005-02-05 10:56:35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日宣布再次小幅提高短期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从2.25%提高至2.5%。这是美联储从去年6月底以来连续第六次提高利率,每次提息幅度均为0.25个百分点。

    此前,美联储五次加息的情况如下:

Ø      6月30日:美联储4年来首次加息 将利率从1%上调至1.25%;

Ø      8月10日:美联储再次提高短期利率25基点;

Ø      9月21日:美联储年内第三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调高0.25%;

Ø        11月10日:由1.75%提至2%,美联储决定加息25基点,6月份来连续第四次加息;

Ø      12月14日:由2%提至2.25%,美联储6月来第五次加息;

    那么,美联储为什么在这么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连续加息呢。分析认为,这是由于美国倾向于执行中性货币政策相关。所谓中性货币政策是指政策对于经济的走向既不是刺激的,也不是抑制的。按照这样的推测,美国的加息周期还远没有结束,据有关研究显示,美国现阶段可预期的中性利率水平应该在3%左右。其实,这一点从本次美联储的声名中也可以体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发表的声明中说,在此次提息行动之后美国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刺激性的。这一政策加上强劲增长的劳动生产率,将继续对美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支持。声明还认为,虽然能源价格上升,但美国经济仍在以稳健的步伐增长,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也在逐步改善,通货膨胀及其长期前景仍然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委员会相信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可以以稳妥有序的方式逐步取消。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元利率依然处于上升通道。

 

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香港资本市场“热钱”纷纷撤离

    由于市场对于美元加息具有了高度的预知性,所以,本周前两天,50亿港元的“热钱”迅速撤离香港。这些国际游资下注人民币升值而来,眼下,这股投机热似已冷却,失望的“热钱”已将目光转向了频频加息的美联储。

    日前,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本周二该局在外汇市场用美元购入11.31亿港元。这是它本周第二次入市干预。本周一,该局曾买入38.22亿港元,两天合计买入49.53亿港元。“这意味着,在两天内,接近50亿港元的‘热钱’正在撤离香港。”香港信诚证券联席董事连敬涵如此断言。其实,这个过程也很简单,从去年9月份开始,国际上大量的“热钱”涌入香港豪赌所谓人民币升值,导致香港银行结余从正常状态的30多亿港元飙升到150多亿港元。与之相对应的是,金管局自去年9月到本周的干预活动一直是买入美元、卖出港元。因此,银行资金结余是观察香港地区资金流入与流出情况的关键指标。从去年12月10日到上个月底,香港银行体系资金结余一直维持在158亿港元左右的高位,但本周的两次大规模的资金流出导致该结余骤降至108.48亿港元,减少了近1/3,出现了5个月以来的首次下滑。“热钱”流出的迹象非常明显。

    对于“热钱”的动向,各类媒体、专家都给予了着重的关注。特别是在当前这个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敏感时期,“热钱”更是蠢蠢欲动。但是,美联储的加息行动似乎对于这些“热钱”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不配合”。一方面,由于美元已经连续五次加息,利率已经上升了很多,但是对于香港金融系统来说,美元加息不但没有影响香港的汇率上升,反而香港的各大银行都下调了利率,这次,美元的第六次加息无疑是压垮“热钱”投机热度的“最后一根稻草”。利差由量变逐渐向质变转化。另一方面,支撑“热钱”留在香港的动机无非是国际对人民币升值有较大的预期,但是,实际的情况和他们的愿望相差很远,希望变成了失望。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周内,中国的金融高官在多个场合强调,近期中国没有汇率变动的可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上周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明确表态,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可归因于很多因素,但都和汇率问题无关。此前,西方国家正是以恢复美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平衡状态为由,要求中国改变汇率政策。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美联储的第六次加息无疑又给投机人民币的“热钱”洗了一个“凉水澡”。

 

西方不会放弃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打压,我们应早做准备

    据悉,2月2日,美国国会两名参议员又对人民币问题发难,他们即将提交议案,威胁如果人民币不在半年内升值,可能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征收27.5%的特别关税。实际上,这又是美国的部分政客在人民币问题上向中国施压的一个闹剧。而这些议员们也是老调重弹。其实,从美国政府的角度,布什政府官员表示,他们对中国采取更灵活的汇率持乐观态度。如,即将和中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对话的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泰勒1日在华盛顿对新闻界表示,美国政府对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机制持乐观态度。他称目前人民币汇率体制“正取得进步”,他说:“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中国正在采取步骤向一种灵活的汇率转变。我们已看到中国继续表示他们想向一种灵活的汇率迈进。”不过泰勒强调,他将在G7财长会议上重申汇率应由市场决定。

    所以,从美国参议院的一些行为,美国政府的一些言谈表态,我们可以看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还将就人民币升值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美元的这次加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是,这种缓解仅仅是暂时,真正的让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主流货币,并在国际上发挥主导作用,并且我们能够自如地掌握人民币的汇率,还要依靠我国积极的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中国应该就此问题坚持立场,以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前提,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中国的汇率市场化问题。

 

美联储为追求中性货币政策连续第六次加息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日宣布再次小幅提高短期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从2.25%提高至2.5%。这是美联储从去年6月底以来连续第六次提高利率,每次提息幅度均为0.25个百分点。

    此前,美联储五次加息的情况如下:

Ø      6月30日:美联储4年来首次加息 将利率从1%上调至1.25%;

Ø      8月10日:美联储再次提高短期利率25基点;

Ø      9月21日:美联储年内第三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调高0.25%;

Ø        11月10日:由1.75%提至2%,美联储决定加息25基点,6月份来连续第四次加息;

Ø      12月14日:由2%提至2.25%,美联储6月来第五次加息;

    那么,美联储为什么在这么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连续加息呢。分析认为,这是由于美国倾向于执行中性货币政策相关。所谓中性货币政策是指政策对于经济的走向既不是刺激的,也不是抑制的。按照这样的推测,美国的加息周期还远没有结束,据有关研究显示,美国现阶段可预期的中性利率水平应该在3%左右。其实,这一点从本次美联储的声名中也可以体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发表的声明中说,在此次提息行动之后美国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刺激性的。这一政策加上强劲增长的劳动生产率,将继续对美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支持。声明还认为,虽然能源价格上升,但美国经济仍在以稳健的步伐增长,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也在逐步改善,通货膨胀及其长期前景仍然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委员会相信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可以以稳妥有序的方式逐步取消。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元利率依然处于上升通道。

 

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香港资本市场“热钱”纷纷撤离

    由于市场对于美元加息具有了高度的预知性,所以,本周前两天,50亿港元的“热钱”迅速撤离香港。这些国际游资下注人民币升值而来,眼下,这股投机热似已冷却,失望的“热钱”已将目光转向了频频加息的美联储。

    日前,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本周二该局在外汇市场用美元购入11.31亿港元。这是它本周第二次入市干预。本周一,该局曾买入38.22亿港元,两天合计买入49.53亿港元。“这意味着,在两天内,接近50亿港元的‘热钱’正在撤离香港。”香港信诚证券联席董事连敬涵如此断言。其实,这个过程也很简单,从去年9月份开始,国际上大量的“热钱”涌入香港豪赌所谓人民币升值,导致香港银行结余从正常状态的30多亿港元飙升到150多亿港元。与之相对应的是,金管局自去年9月到本周的干预活动一直是买入美元、卖出港元。因此,银行资金结余是观察香港地区资金流入与流出情况的关键指标。从去年12月10日到上个月底,香港银行体系资金结余一直维持在158亿港元左右的高位,但本周的两次大规模的资金流出导致该结余骤降至108.48亿港元,减少了近1/3,出现了5个月以来的首次下滑。“热钱”流出的迹象非常明显。

    对于“热钱”的动向,各类媒体、专家都给予了着重的关注。特别是在当前这个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敏感时期,“热钱”更是蠢蠢欲动。但是,美联储的加息行动似乎对于这些“热钱”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不配合”。一方面,由于美元已经连续五次加息,利率已经上升了很多,但是对于香港金融系统来说,美元加息不但没有影响香港的汇率上升,反而香港的各大银行都下调了利率,这次,美元的第六次加息无疑是压垮“热钱”投机热度的“最后一根稻草”。利差由量变逐渐向质变转化。另一方面,支撑“热钱”留在香港的动机无非是国际对人民币升值有较大的预期,但是,实际的情况和他们的愿望相差很远,希望变成了失望。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周内,中国的金融高官在多个场合强调,近期中国没有汇率变动的可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上周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明确表态,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可归因于很多因素,但都和汇率问题无关。此前,西方国家正是以恢复美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平衡状态为由,要求中国改变汇率政策。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美联储的第六次加息无疑又给投机人民币的“热钱”洗了一个“凉水澡”。

 

西方不会放弃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打压,我们应早做准备

    据悉,2月2日,美国国会两名参议员又对人民币问题发难,他们即将提交议案,威胁如果人民币不在半年内升值,可能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征收27.5%的特别关税。实际上,这又是美国的部分政客在人民币问题上向中国施压的一个闹剧。而这些议员们也是老调重弹。其实,从美国政府的角度,布什政府官员表示,他们对中国采取更灵活的汇率持乐观态度。如,即将和中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对话的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泰勒1日在华盛顿对新闻界表示,美国政府对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机制持乐观态度。他称目前人民币汇率体制“正取得进步”,他说:“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中国正在采取步骤向一种灵活的汇率转变。我们已看到中国继续表示他们想向一种灵活的汇率迈进。”不过泰勒强调,他将在G7财长会议上重申汇率应由市场决定。

    所以,从美国参议院的一些行为,美国政府的一些言谈表态,我们可以看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还将就人民币升值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美元的这次加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是,这种缓解仅仅是暂时,真正的让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主流货币,并在国际上发挥主导作用,并且我们能够自如地掌握人民币的汇率,还要依靠我国积极的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中国应该就此问题坚持立场,以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前提,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中国的汇率市场化问题。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