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6-11-30 09:40:25    

在未来1~2年之内,世界经济形势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将给中国的宏观经济带来两大风险:一是来自上游的风险,即如果国际经济形势非常好,原材料价格猛涨,这将对中国经济非常不利;二是来自下游的风险,如果我们主要贸易经济伙伴的经济出现衰退的话,那对我国的市场也会形成一个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更加切实的行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花旗最新报告:人民币升值速度将会快于市场预期

 

花旗集团全球经济和市场分析部门最新出炉的年度报告“金融市场的未来展望”指出,“人民币很可能会以大于远期市场预期的速度升值。”

 

花旗的结论与近期国内市场各项关键性数据所反映的实际状况基本合拍。最新发布的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狭义货币M1供应量第三季度创下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前三季度,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虽有所遏制,但仍在高位运行;外贸顺差创下历史新高,达1098.5亿美元;信贷投放过多,新增贷款在前三季度就用完了全年额度。初步预计,2006GDP增长将超过10%。央行副行长苏宁上周四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过快势头有所缓解,投资增幅有所下降,人民币汇率将更具弹性。

 

在汇率方面,花旗预测,贸易加权的美元将持续走低,但美元可能会逐渐从相对于欧元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货币的贬值转为相对于亚洲货币的贬值。人民币的升值将为亚洲其余地区货币的缓慢升值创造空间。

 

此外,花旗还对全球各地的市场发展和经济走向做出预测。报告指出,通胀压力减弱可能会使美联储在明年的第二个季度减息0.25个百分点,然后将此利率水平一直保持到年底。

 

发改委报告:明年应加快汇改进程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宏观经济及产业分析小组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放缓,但也将保持在9.5%左右。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鱼表示,2006年调控中的难点将会持续到2007年。从投资看,如果要继续控制投资增长,常规方法是提高利率,增加投资的成本。但是,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提高储蓄利率会降低消费需求,使产能过剩的情形难以摆脱。他同时表示,如果只提高贷款利率而不提高储蓄利率就会扩大利差,使银行有更大的增加贷款的冲动,结果将与控制贷款以抑制投资增长的愿望相违。此外,产能过剩和国内需求相对不足,导致外贸出口和贸易顺差增加,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上升。张海鱼说,升值固然可以减少出口、增加进口,但是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可能将使产能过剩的情形更趋严重。从根本说,这也是长短期目标的不同。

 

分析小组建议,在当前外汇储备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加快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在货币政策频频出台的情况下,下一步可考虑适当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直接作用于微观投资主体。研究报告指出,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实施上,重要的是要配合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改革,规范各权力部门的行为,打破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僵局以及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并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拓展投资渠道,为相对过剩的资本寻找出路。

 

化解中国经济风险需要切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此前曾指出,在未来1-2年之内,世界经济形势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将给中国的宏观经济带来两大风险:一是来自上游的风险,即如果国际经济形势非常好,原材料价格猛涨,这将对中国经济非常不利;二是来自下游的风险,如果我们主要贸易经济伙伴的经济出现衰退的话,那对我国的市场也会形成一个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外汇储备使用应该特别谨慎。中国目前有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果继续“藏汇于民”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来自于国际的风险不仅大且有相当的系统性。他认为,应该利用目前国际环境很好、我们的外汇储备很多这一有利条件,明确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具体可分为三个步骤:一、针对海外投资者,在海外发人民币的主权债务,让他们逐步学习和买卖人民币的债务;二、推动在一些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中,以人民币来结算。第三、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逐步考虑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

 

分析员认为当前我国在关于怎么实现巨额外汇储备多元化、处理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感觉到非常的棘手,事实上是我们自己困住了我们自己,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我们似乎缺乏一个系统性的人民币国际化路线的引导,而李教授的路线图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当前我国经济稳健发展下是具有参考价值的。分析员认为,当前我们不应该简单停留在化解外汇储备风险的这个问题上,应当采取更加切实的行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事实上一旦人民币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实现独立浮动,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风险等问题自然便会化解。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