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航空必将走向联合或并购
2006-09-06 09:43:30
种种迹象表明,起飞不久的中国民营航空正在遭受第一波考验。虽然目前还有多家民营航空公司正在排队等待民航总局的批准,但与当初飞上蓝天时候的顺利和迅速迥然不同,无论是已经开航还是处于筹备中的民营航空公司,似乎集体拖上了沉重的翅膀……
民营航空负面消息不断
,奥凯航空的首架班机从天津起飞,这是中国民用航空领域首家开通航班的民营企业,标志着中国民营航空企业正式踏上航空运输业的大舞台。然而一年半后的今天,奥凯依然难以摆脱亏损的命运。与奥凯同病相怜的是,目前已经开通航班的鹰联、春秋、东星等3家民营客运航空公司,也正在盈利线下苦苦挣扎。而近期,关于民营航空的负面消息更是不断地出现。日前,传出了首家获批组建的民营航空公司鹰联航空遭遇投资人纠纷被起诉、公司的账号被法院执行了冻结的消息,不过最近获悉账号冻结已经被解除;而早些时候,“由于股东经营问题发生变化不能继续筹建”,曾在今年5月份向民航总局申请筹建的昆仑国际航空有限公司,递交了撤销筹建的申请,从而成为自民航系统向民资开放以来,首家“流产”的处于公示筹建过程中的民营航空公司;长城航空是一家合资货运航空公司,,刚刚运营两个月的长城航空突然发表声明宣布立即暂停运营,并把预定的货运订单转交给其他货运公司。该公司停飞的根源在于是其母公司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被冻结了在美国的资产,而美国财政部不但命令波音公司停止租赁飞机的机务保障服务,还禁止其他航空公司间接提供帮助。虽然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三十六条”政策,包括民航、能源等垄断领域向民营资本解禁。随后民航总局4月出台《国内投资民用航空规定》。但以区区几架飞机的实力,面对国内三大航空集团动辄上百架的机队、上百条航线的“竞争”,民营航空的表现目前只能用惨淡形容。
受多种不利因素影响
虽然国家政策鼓励民营航空参与到民航业的竞争中来,但起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近期却并不是进军民航业的合适时机,这也是为什么营运和筹备中的民营航空企业陷入尴尬境地的原因。首先,从去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一路走高,严重影响了国际航空业的复苏。而由于运营成本高企,航油成本已经占到了国内航空公司总成本的40%左右,中国民航业更是出现了全行业的普遍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刚刚投入运营的民营航空企业遭受到更加严峻的挑战。其次,资本紧缺的民营航空,目前大都陷入了融资困局。奥凯航空在开飞之后不久就传出大韩航空准备入股的消息,但随着双方谈判的破裂,正在申请吉祥航空的均瑶集团,日前已经公开表示与奥凯确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次,民营航空遭遇到严重的人才缺口、特别是飞行员十分短缺。打开一个叫“民航资源网”的网站,几乎所有民营航空公司都在显著位置打出“招聘飞行员”的广告。据我们了解,从2004年开始至今,先后有100余名飞行员提出辞职,这实际上是国有航空公司与民营航空公司之间的博弈。据民航总局预测,到2010年,中国每年需要培养飞行员1000余人,但实际上每年培养飞行员的总数只有600到800名。而飞行员培训成本也十分高昂,一位飞行员的培养费用高达200万元,把一名普通飞行员培养成机长,则需要花费600万至800万元。最后,市场竞争态势严峻。民营航空目前规模很小,一般都只有两三架飞机,经营几条非热门航线,所以一旦遇到大航空公司的打压,自身参与竞争和抵抗风险的能力都很差。
秘密结盟 国内民营航空苦寻发展路径
几乎从民营航空起飞的那一天起,关于这些公司的发展模式就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最初被普遍看好的一些国家成功的“低成本航空”模式,现在已经被证明在目前的态势下难以在国内推行。事实上,目前燃油价格的节节上涨已经使得国际上一些成功的低成本航空公司盈利出现大幅下降,况且,目前国内的民营航空公司根本无法做到机队的“规模效益”。而像春秋和东星这样做旅行社起家的公司,也试图走一条依靠固有旅行团资源运营的模式,但同样充满了实验色彩,目前还难言成功,也颇被民航业内非议。奥凯更是一度想放弃客运业务,与大韩合资投入到盈利更好的航空货运业务。事实上,民营航空公司的确正在试图另辟“货运”这条蹊径。据悉,在过去的一年间,14家民营航空公司中就有近10家企业瞄准了货运市场。新近申请的三四家民营航空公司中,都将主业放在货运方面。近期美联航、大韩航空、新加坡航空等多家全球一流的航空公司高管就新生的中国民营航空发表看法,称:世界上没有哪家航空公司可以靠两三架飞机来实现盈利。事实上,当初一些民营航空公司开飞时设立的目标,根本就没有实现。看来,中国民营航空企业首先必须解决发展方向的问题,只有生存,才能谈发展。而日前,分析员注意到,正受到资金问题困扰的鹰联航空掌门人李继宁在成都迎来了4位神秘访客,国内其他4家民营航空的掌门人——奥凯航空总裁刘捷音、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东星航空总裁兰世立和吉祥航空董事长王均金。尽管兰世立表示他们此次主要是表示一下对鹰联的支持和关心,而且对外宣称也一直强调这只是个简单的私人聚会,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但民营航空界的此次聚会也并非只是声援。据兰世立透露,5家民营航空公司已经达成了一项初步协议,将在资源、航材、航线、代码、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经营管理培训等方面实现共享,并最终成立一个松散型的联盟组织。而分析员认为,这只是民营航空走向联合或者是走向并购的开始。由于民营航空公司现有的机队规模、市场网络、启动资金都十分缺乏,因此很难在时下已出现恶性竞争趋势的国内航空市场中得以生存,如果没有丰富的市场资源,或得到有力的资金支持,联合或并购将是大多数民营航空公司最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