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经济“责任当道”
2007-01-23 09:35:17
从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对“责任”二字前所未有的强调,研究员发现,今年无论从官方还是大众角度,“责任”或“失责”已经成为放到聚焦点的一个社会现象。而官方从政治、经济两个方向开始对“责任”的关注,将对中国社会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2006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突出责任
晚,历时两个多月的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揭开所有谜底,获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的十人依次是: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家祥;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建清;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明珠;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德康。
10名年度人物当选人所领军的企业或机构,覆盖了证券、金融、风险投资、零售、IT、航空、新能源、电器等行业和领域。透过这份名单,我们可以清晰地总结出2006年中国经济的热点和官方首可的经济成就:通过尚福林、姜建清、沈南鹏,是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轨迹;通过高德康、董明珠,则可以让我们看到中国制造在经历了初步的装配制造阶段之后开始向高端制造挺进的进化路径;李家祥、姜建清的成绩,则是使得大型国企通过改制和创新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张茵、施正荣的作为,透露的是与粗放式经济增长完全不同的循环与清洁产业,以及中国经济未来扩张的广阔前景;通过刘永好寻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通过张近东观察零售连锁这一新世纪中的朝阳产业如何走出中国特色。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特别荣誉大奖的获得者李嘉诚,今年央视的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确定的主题词为“责任、创新、推动力、影响力”,第一次把“责任”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待华人首富李嘉诚,我们不但看到了他以超人智慧创造了庞大的企业王国,更看到了他以个人财富创立基金会兼济天下的实践。2006年,他宣布将再捐1/3财富,价值480亿元。
这种做为所表现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随着这次评奖活动,将成为今年经济界一个关注所在。
胡锦涛主席新年贺词中的政府重心
其实官方不光是对经济界开始了“责任”的特殊关照,笔者注意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元旦前夕发表的新年贺词中就强调:“2007年,是中国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按照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这些表述强调的正是对政府自身“责任”的回归。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政府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这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忽视或不致力于自己的责任所在,“民生问题”正是政府开始勇于对自身责任的定位与承担。
做为另一个政府开始正视自身“民生”责任的标志是GDP指标地位的不断下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表态,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对政府工作能力的全面考察,而这些统计指标的核心其实就是政府对自身责任的承担。
从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开始:人人有“责”
与官方对经济活动的导向和中央对政府部门的考察比较,对社会大众面影响更大的是文化圈或娱乐界的一些声音。笔者注意到近日著名作家王朔对众多文化名人或文化现象的“开骂”,其实强调的一个角度也恰恰是“责任”。以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的一系列所谓“票房电影”的“媚俗”为例,王朔批评的实质其实就是这些导演因为对票房收入的追捧而对自身公众责任或身份底线的一再突破。
“责任”或“失责”其实从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社会层面已经构成一种社会现象。中国社会一直是非常强调或标榜“责任”的,最大的责任就是对国家的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对这种责任感的最高表述。但在近几年,转型的极速以让这种责任感的标准不断降低,甚至使得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政府公开抢企业生意、大导演在公众面前突破着艺术标准,这种反复突破责任底线的事情全面爆发。这个时候对整个社会的一种责任导向和责任清算已经是势在必行。而中央在2007年,开始“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时候,从经济界和政界以责任开路,并扩展到多个社会领域,这种行动已经具有了战略意义,并将对今年的经济、政治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而这个行动的完全亮相应该就是从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开始,对“责任”前所未有的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