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访华中的“变”与“不变”
2009-11-20 11:59:57
“太平洋总统”论余音未消之际,15日,奥巴马深夜雨中抵沪,开始了其为期四天的访华之旅。紧跟奥巴马而来的,不仅有大批的媒体记者,更有四处兴风作浪的国际金融炒家。他们想故技重施,借着中美在汇率问题上的分歧而大肆炒作,然而中美的态度打破了他们的梦想。这次奥巴马淡化了汇率问题,而在其余方面寻求更大的利益……
●奥巴马首次访华之旅从沪起航
“太平洋总统”论勾勒亚太战略
以一阵旋风之姿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在其上任未满一年之际,开始了亚洲之行。与前政府一样,奥巴马选择以传统盟友日本作为亚洲行首站。
14日,他在东京发表了“太平洋总统”论。正如媒体所言,奥巴马此次亚洲之行的主要目的,是为美国政府的美亚关系定调、定位,“太平洋总统”言论,自然是这一定调、定位行动的重要一环。自二战结束以来,亚太就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奥巴马上任近一年,在这一重要问题上始终语焉不详,可以说,不论美国的盟友、旁观者或竞争对手,都一直在等待着。
奥巴马以“美国历史上首位太平洋总统”自居,称美国是太平洋国家,与亚洲命运密不可分,承诺将更多参与亚洲事务,与传统盟国加强合作,并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奥巴马还特别提到“中国的发展不是威胁”,表示“欢迎中国在世界舞台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
从奥巴马此番言论可以初步推断,“太平洋总统”所拟定的美国在亚洲的新定位,不外乎“旧”与“新”两部分。所谓“旧”,即战后历届美国政府一以贯之、被认为是美国在东亚战略布局基石的那些要素,如美日同盟的巩固,美国在东亚、东南亚的政治、军事存在,美国在亚洲的经济影响力等等;所谓“新”,即正视并积极应对亚太地区出现的新情况,适应新的区域力量结构。对于金融危机后亚洲国家的新动向,美国政府内部一度表现出政策的不统一和口径的不协调,而奥巴马的最新表态,恰可为美国在这一问题上定调。不难看出,奥巴马的意图,是在不影响美国地位、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免直接刺激中国、日本等国的要求和意愿,进而试图将二者糅合进一个“太平洋”的大框架里,实现美国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构想固然不错,但实现起来恐并不轻松。
奥访华首站选上海暗藏“玄机”
奥巴马的日本言论对中国释放友善姿态,“太平洋总统”论余音未消之际,15日,奥巴马深夜雨中抵沪,开始了其为期四天的访华之旅。美国总统奥巴马将首次访华之旅的第一着陆点选在了上海,这使得上海这一国际性大都市备受瞩目。
奥巴马访华第一站为什么选择上海?我们认为,一、上海海是中美关系的福地,1972年,尼克松破冰之旅访问的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中美联合公报》也是在上海发表的。而30年前邓小平同志访美,则是从上海启程的。奥巴马也许是希望能在前人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二、迪斯尼落户上海也是奥巴马选择上海的一个重要的理由,“迪斯尼是预留给奥巴马的一个礼物”可见并非空穴来风。迪斯尼是美国文化的一个代表,落户上海象征着中美在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在奥巴马的演讲中,文化交流是其反复提到的内容之一;三、同样重要的是,上海还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奥巴马首访上海则预示着美国期望在经济上与中国有更进一步的合作,并且“严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四、上海是除北京以外中美进行接触的“第二渠道”。美国总统选择上海作为访华第一站,是中美政治交往渐趋成熟的一个象征。说明双方既有桌面上寸步不让的对重大的、紧迫的问题谈判,也有一个政治味道不那么浓,表达中性话题、气氛相对轻松的‘第二渠道’。这也体现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双方都要运用更灵活的方式来协调彼此的关系。
与北京相比,上海少了一些政治色彩,美国在上海发布一些中美关系的重大政策,好比试探性地先放个气球,看看国际社会的反应,这样就为双方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以及可操作空间。
●“金融战役”紧随奥巴马而来
访华前美国借汇率问题做足文章
其实,奥巴马访华首战选择上海,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而有关人民币升值问题一直挂着美国人的嘴边,这次选择上海当然也有对中国领导人施加压力的可能。
奥巴马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看法一直相对稳定。早在竞选期间,奥巴马就曾给美国纺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席卡斯约翰逊写信承诺,一旦当选,他会对通过各种外交渠道对中国施加压力,促使人民币升值,并改变中国的外汇政策。
今年1月,刚被提名为美国财政部长、还未获得参议院最终确认的盖特纳表示,中国应当采取灵活的汇率制度。他还称奥巴马认为中国“操纵货币”,将敦促中国在设定人民币汇率方面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言论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
在G20匹兹堡峰会后,随着全球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奥巴马开始强调全球经济再平衡,并逐步把人民币汇率问题置于重塑世界经济平衡、保证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中。而且,在最新的APEC峰会前后,美国就开始在汇率问题上分化亚洲国家,拉拢一些国家提出建立“符合经济基本面的汇率市场定价机制”倡议,其针对中国的意图非常明显。
奥巴马此次亚洲之行,对中国而言,自有一番来者不善的黑旋风威力。
今年以来,美国处于自身产业重整(恢复实体产业动力)和经济转型的考虑(内需消费增长型转向出口带动增长型)。已重起贸易和投资保护壁垒,与中国展开从轮胎、钢铁、到婴幼儿用品等多领域的贸易战。此前,奥巴马更在公开场合放话,指责中国开放市场不足和压抑人民币升值。因此,未见其人,已感压力。
国际炒家们尽展自己的如意算盘
紧跟奥巴马而来的,不仅有大批的媒体记者,更有四处兴风作浪的国际金融炒家。他们想故技重施,借着中美在汇率问题上的分歧而大肆炒作,然后挥一挥衣袖,带走无尽的财富。美国访华前对汇率问题的态度成了他们尽情玩耍的靠山。
中国外汇储备中不明热钱身影再现;内地股市、楼价持续上涨;上周起,B股异动飙涨;金价狂涨;QFII大幅提高金融、地产行业持股比例;热钱大兵压境香港,香港金管局频频出手应对……种种迹象表明,热钱身影又近!有统计称,今年至少已有2000亿美元的热钱涌入中国,且这种加速涌入趋势仍在延续。
国际炒家们拥有大量的流动资本,这些钱买什么涨什么,卖什么跌什么,因此能随意操纵价格,掠夺暴利。他们这次打的如意算盘是:之前早已释放了大量热钱进入中国市场,在此基础上借奥巴马访华制造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因为人民币汇率是中美之间老生常谈的问题,美国一直施压人民币升值以刺激本国的出口,而之前美国对华频频发起贸易救济措施的本意就在于增加汇率问题谈判的筹码。
在通过一番舆论的狂轰滥炸之后,就算中国官方尽力压制,黑市上人民币也必然会升值。这时国际炒家们就可以出手套现,大捞一笔之后拍屁股走人。
中国政府快速反应“一招制敌”
但是让国家炒家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中国政府出手如此之迅速。
前几日中国央行发表今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时,强调将“按照主动性、可控制和渐进性原则,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由于时间与奥巴马“黑旋风”之旅“巧合”,此言一出,即被市场误解为“央行承认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可能快速升值”,为此,新华社已及时予以澄清。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之际,包括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中国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内的多位高官近两天来一反常态,纷纷就美元和人民币汇率问题发表强硬讲话,指责美元贬值令投资者以极低利率借入美元,然后投资于收益率较高的海外资产,进而助长了全球资产价格泡沫。
在奥巴马访华前夕,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高调批评,美元持续贬值,危害全球经济复苏。他指出,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鼓励了“巨大的美元套息投机行为……对股市和楼市的投机行为推波助澜”。商务部发言人姚坚也坚定地驳斥了应让人民币升值的观点。他说,在应对危机的背景下,美国为了提升出口竞争力,不断贬值美元,只要求他国货币升值,不仅不利于全球经济复苏,也是不公平的。
这些话一举粉碎了国家炒家的炒作梦。但是,不要高兴地太早,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并没有结束。热钱的涌入已经主导了股市的起落,近日港股就接连暴涨,因为这是国际炒家最容易套现的地方。
●活用“变”与“不变”的策略
Fed高官集体“辩解”美元政策
在中国官员一再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的美元政策提出罕见批评后,Fed多位高官于美国当地时间16日“奋起”回应。
先是Fed主席伯南克。当天伯南克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就美元走势发表罕见讲话,安抚市场和外国政府。按照美国的惯例,财长是谈论美元的唯一官员。伯南克声称,Fed致力于实现双重目标(即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以确保美元强势,加之美国经济的潜在实力,相信美元能走强,并促进全球金融市场稳定。
伯南克的结论正是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刚刚批评过的,即Fed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接近零的极低利率。并指责美元贬值令投资者以极低利率借入美元,然后投资于收益率较高的海外资产,进而助长了全球资产价格泡沫。
与伯南克的表态一样,Fed副主席Donald Kohn当天在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发表演讲说,“资产价格看上去还不算离谱”,在股市或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的情况下,Fed在评估潜在的资产泡沫时谨防“误测”信号是明智的。
同一天,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Richard Fisher也向美国商界领袖们宣称,当前Fed的货币政策并未引发美元无序贬值的风险。他说,虽然有观察家认为美国货币监管部门作出的长期维持低利率的决定可能增加美元严重贬值的风险,但截至目前,尚未出现这种情况。
中美官员唇枪舌剑的背后无疑是奥巴马亚洲之行。
奥巴马的“变”:淡化汇率问题
在击碎炒家梦想方面,美国也有一些功劳。因为在当前的气氛下,美国在人民币汇率方面的措辞会比较注意。最起码从目前来看,奥巴马多次公开演讲都没有涉及这个敏感话题,炒家们自然没了炒作的机会。
“人民币汇率”问题在奥巴马访华之前吵得沸沸扬扬,分析家们一致认为,这个话题将是中美此次对话的重点之一,但现实却让他们失望了。在此次亚洲行前在华盛顿承诺将与中国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奥巴马,抵达中国后却几乎没有正面谈过人民币汇率问题。
从17日发布的中美联合声明看,中美至少在汇率问题上算是展开了“各取所需”的“合作”,就汇率问题导致的全球贸易失衡问题作出了并没有太多新意和意外的安排。根据中美联合声明,中方如美国所愿,承诺将继续落实政策,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家庭收入,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美国则投桃报李,回应了中方对美元贬值的“关切”,称将致力于把联邦预算赤字降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并采取措施鼓励私人储蓄,推动可持续的、非通货膨胀式的增长。
中国官员的强硬如期换来了“成果”——此番中美联合声明只字未提“人民币”和“汇率”,仅笼统地提到货币政策。即使在共见记者时,奥巴马对此亦“一句带过”,仅表示中国应注意到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将有利于贸易平衡及全球经济恢复。美国不仅未能在人民币问题上有实质斩获,其甚至就导致美元贬值的“罪魁”——预算赤字问题作出了相应承诺。
强硬的背后,中国仍不宜过分乐观。据悉,欧盟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本周末将与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卢森堡首相兼欧元集团主席容克一起访华,讨论汇率问题。
奥巴马的不变:争取最大利益
奥巴马与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北京会晤则成为此次奥访华的重点,双方就关键性问题交换了意见,会议聚焦双边贸易、地区安全及气候变化等问题,并于会后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应该说这个声明的内容是奥巴马此次访华的主要成果。
虽然奥巴马此次访华不断释放友善姿态,不在汇率和贸易争端上做计较,主要是因为美国目前最核心的利益不在这两个方面上。“小不忍则乱大谋”,从声明内容上,我们随处可见美国争取最大利益的成果,如:
在美国国债方面:针对中国关心的在美资产安全问题,美国将“美方致力于将联邦预算赤字降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并采取措施鼓励私人储蓄”写入了《中美联合声明》。实际上,美国现在清楚,美元之所以在美国预算赤字高企之下仍能挺得住,没有人民币的支持是难以做到的。因此美国很需要外部世界在美联储加息之前,作出一系列的刺激政策退出和调整动作,以利于控制全球通胀,使得在通胀不起来的情况下,美国的低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政策还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这是欠债者对最大债权人的一个承诺。不过,其潜台词是美国经济如果要回到可持续增长的道路上,也需要外界的配合。那个外界当然就是中国了,中国的态度给美国一定保证。
在地区合作问题上:对于几个重要的国际问题,今天两国元首的会谈也有涉及。在阿富汗问题上,双方认为,加强在有关地区和全球问题上的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中、美两国在南亚问题和阿富汗问题上有着相同的立场,愿意加强合作;在朝核问题上,双方都希望尽快重启六方会谈;此外,双方都对伊朗核问题的最新进展十分关切,并一致认为,伊朗一方面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来履行其义务。中国的认同使得美国在这些地方更可大展拳脚。
在气候问题上:我们认为,美国的核心利益在即将到来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那儿有决定美国未来的战略制高点——新能源、清洁能源、碳关税等。奥巴马这次访华当然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一扫APEC峰会上的悲观气氛,17日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称:“双方致力于在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最终的法律协议。”
奥巴马访华,中美在姿态上尽量摆出友善,实际上则互相施压,争取有利本国成果。政治讲求妥协,不会单一方面赢尽,中国更在金融海啸后,在国际外交力量明显有所提升,再非昔日吴下阿蒙让美国予取予携。今次交锋谁赢得较多,则可看出双方力量消长程度,以及政治技巧的高低,对未来数年中美关系具启示性。奥巴马在这次访华中灵活运用“变”与“不变”的策略,为美国发展争取了很多利益。
●奥巴马首次访华之旅从沪起航
“太平洋总统”论勾勒亚太战略
以一阵旋风之姿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在其上任未满一年之际,开始了亚洲之行。与前政府一样,奥巴马选择以传统盟友日本作为亚洲行首站。
14日,他在东京发表了“太平洋总统”论。正如媒体所言,奥巴马此次亚洲之行的主要目的,是为美国政府的美亚关系定调、定位,“太平洋总统”言论,自然是这一定调、定位行动的重要一环。自二战结束以来,亚太就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奥巴马上任近一年,在这一重要问题上始终语焉不详,可以说,不论美国的盟友、旁观者或竞争对手,都一直在等待着。
奥巴马以“美国历史上首位太平洋总统”自居,称美国是太平洋国家,与亚洲命运密不可分,承诺将更多参与亚洲事务,与传统盟国加强合作,并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奥巴马还特别提到“中国的发展不是威胁”,表示“欢迎中国在世界舞台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
从奥巴马此番言论可以初步推断,“太平洋总统”所拟定的美国在亚洲的新定位,不外乎“旧”与“新”两部分。所谓“旧”,即战后历届美国政府一以贯之、被认为是美国在东亚战略布局基石的那些要素,如美日同盟的巩固,美国在东亚、东南亚的政治、军事存在,美国在亚洲的经济影响力等等;所谓“新”,即正视并积极应对亚太地区出现的新情况,适应新的区域力量结构。对于金融危机后亚洲国家的新动向,美国政府内部一度表现出政策的不统一和口径的不协调,而奥巴马的最新表态,恰可为美国在这一问题上定调。不难看出,奥巴马的意图,是在不影响美国地位、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免直接刺激中国、日本等国的要求和意愿,进而试图将二者糅合进一个“太平洋”的大框架里,实现美国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构想固然不错,但实现起来恐并不轻松。
奥访华首站选上海暗藏“玄机”
奥巴马的日本言论对中国释放友善姿态,“太平洋总统”论余音未消之际,15日,奥巴马深夜雨中抵沪,开始了其为期四天的访华之旅。美国总统奥巴马将首次访华之旅的第一着陆点选在了上海,这使得上海这一国际性大都市备受瞩目。
奥巴马访华第一站为什么选择上海?我们认为,一、上海海是中美关系的福地,1972年,尼克松破冰之旅访问的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中美联合公报》也是在上海发表的。而30年前邓小平同志访美,则是从上海启程的。奥巴马也许是希望能在前人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二、迪斯尼落户上海也是奥巴马选择上海的一个重要的理由,“迪斯尼是预留给奥巴马的一个礼物”可见并非空穴来风。迪斯尼是美国文化的一个代表,落户上海象征着中美在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在奥巴马的演讲中,文化交流是其反复提到的内容之一;三、同样重要的是,上海还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奥巴马首访上海则预示着美国期望在经济上与中国有更进一步的合作,并且“严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四、上海是除北京以外中美进行接触的“第二渠道”。美国总统选择上海作为访华第一站,是中美政治交往渐趋成熟的一个象征。说明双方既有桌面上寸步不让的对重大的、紧迫的问题谈判,也有一个政治味道不那么浓,表达中性话题、气氛相对轻松的‘第二渠道’。这也体现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双方都要运用更灵活的方式来协调彼此的关系。
与北京相比,上海少了一些政治色彩,美国在上海发布一些中美关系的重大政策,好比试探性地先放个气球,看看国际社会的反应,这样就为双方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以及可操作空间。
●“金融战役”紧随奥巴马而来
访华前美国借汇率问题做足文章
其实,奥巴马访华首战选择上海,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而有关人民币升值问题一直挂着美国人的嘴边,这次选择上海当然也有对中国领导人施加压力的可能。
奥巴马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看法一直相对稳定。早在竞选期间,奥巴马就曾给美国纺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席卡斯约翰逊写信承诺,一旦当选,他会对通过各种外交渠道对中国施加压力,促使人民币升值,并改变中国的外汇政策。
今年1月,刚被提名为美国财政部长、还未获得参议院最终确认的盖特纳表示,中国应当采取灵活的汇率制度。他还称奥巴马认为中国“操纵货币”,将敦促中国在设定人民币汇率方面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言论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
在G20匹兹堡峰会后,随着全球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奥巴马开始强调全球经济再平衡,并逐步把人民币汇率问题置于重塑世界经济平衡、保证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中。而且,在最新的APEC峰会前后,美国就开始在汇率问题上分化亚洲国家,拉拢一些国家提出建立“符合经济基本面的汇率市场定价机制”倡议,其针对中国的意图非常明显。
奥巴马此次亚洲之行,对中国而言,自有一番来者不善的黑旋风威力。
今年以来,美国处于自身产业重整(恢复实体产业动力)和经济转型的考虑(内需消费增长型转向出口带动增长型)。已重起贸易和投资保护壁垒,与中国展开从轮胎、钢铁、到婴幼儿用品等多领域的贸易战。此前,奥巴马更在公开场合放话,指责中国开放市场不足和压抑人民币升值。因此,未见其人,已感压力。
国际炒家们尽展自己的如意算盘
紧跟奥巴马而来的,不仅有大批的媒体记者,更有四处兴风作浪的国际金融炒家。他们想故技重施,借着中美在汇率问题上的分歧而大肆炒作,然后挥一挥衣袖,带走无尽的财富。美国访华前对汇率问题的态度成了他们尽情玩耍的靠山。
中国外汇储备中不明热钱身影再现;内地股市、楼价持续上涨;上周起,B股异动飙涨;金价狂涨;QFII大幅提高金融、地产行业持股比例;热钱大兵压境香港,香港金管局频频出手应对……种种迹象表明,热钱身影又近!有统计称,今年至少已有2000亿美元的热钱涌入中国,且这种加速涌入趋势仍在延续。
国际炒家们拥有大量的流动资本,这些钱买什么涨什么,卖什么跌什么,因此能随意操纵价格,掠夺暴利。他们这次打的如意算盘是:之前早已释放了大量热钱进入中国市场,在此基础上借奥巴马访华制造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因为人民币汇率是中美之间老生常谈的问题,美国一直施压人民币升值以刺激本国的出口,而之前美国对华频频发起贸易救济措施的本意就在于增加汇率问题谈判的筹码。
在通过一番舆论的狂轰滥炸之后,就算中国官方尽力压制,黑市上人民币也必然会升值。这时国际炒家们就可以出手套现,大捞一笔之后拍屁股走人。
中国政府快速反应“一招制敌”
但是让国家炒家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中国政府出手如此之迅速。
前几日中国央行发表今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时,强调将“按照主动性、可控制和渐进性原则,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由于时间与奥巴马“黑旋风”之旅“巧合”,此言一出,即被市场误解为“央行承认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可能快速升值”,为此,新华社已及时予以澄清。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之际,包括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中国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内的多位高官近两天来一反常态,纷纷就美元和人民币汇率问题发表强硬讲话,指责美元贬值令投资者以极低利率借入美元,然后投资于收益率较高的海外资产,进而助长了全球资产价格泡沫。
在奥巴马访华前夕,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高调批评,美元持续贬值,危害全球经济复苏。他指出,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鼓励了“巨大的美元套息投机行为……对股市和楼市的投机行为推波助澜”。商务部发言人姚坚也坚定地驳斥了应让人民币升值的观点。他说,在应对危机的背景下,美国为了提升出口竞争力,不断贬值美元,只要求他国货币升值,不仅不利于全球经济复苏,也是不公平的。
这些话一举粉碎了国家炒家的炒作梦。但是,不要高兴地太早,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并没有结束。热钱的涌入已经主导了股市的起落,近日港股就接连暴涨,因为这是国际炒家最容易套现的地方。
●活用“变”与“不变”的策略
Fed高官集体“辩解”美元政策
在中国官员一再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的美元政策提出罕见批评后,Fed多位高官于美国当地时间16日“奋起”回应。
先是Fed主席伯南克。当天伯南克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就美元走势发表罕见讲话,安抚市场和外国政府。按照美国的惯例,财长是谈论美元的唯一官员。伯南克声称,Fed致力于实现双重目标(即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以确保美元强势,加之美国经济的潜在实力,相信美元能走强,并促进全球金融市场稳定。
伯南克的结论正是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刚刚批评过的,即Fed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接近零的极低利率。并指责美元贬值令投资者以极低利率借入美元,然后投资于收益率较高的海外资产,进而助长了全球资产价格泡沫。
与伯南克的表态一样,Fed副主席Donald Kohn当天在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发表演讲说,“资产价格看上去还不算离谱”,在股市或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的情况下,Fed在评估潜在的资产泡沫时谨防“误测”信号是明智的。
同一天,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Richard Fisher也向美国商界领袖们宣称,当前Fed的货币政策并未引发美元无序贬值的风险。他说,虽然有观察家认为美国货币监管部门作出的长期维持低利率的决定可能增加美元严重贬值的风险,但截至目前,尚未出现这种情况。
中美官员唇枪舌剑的背后无疑是奥巴马亚洲之行。
奥巴马的“变”:淡化汇率问题
在击碎炒家梦想方面,美国也有一些功劳。因为在当前的气氛下,美国在人民币汇率方面的措辞会比较注意。最起码从目前来看,奥巴马多次公开演讲都没有涉及这个敏感话题,炒家们自然没了炒作的机会。
“人民币汇率”问题在奥巴马访华之前吵得沸沸扬扬,分析家们一致认为,这个话题将是中美此次对话的重点之一,但现实却让他们失望了。在此次亚洲行前在华盛顿承诺将与中国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奥巴马,抵达中国后却几乎没有正面谈过人民币汇率问题。
从17日发布的中美联合声明看,中美至少在汇率问题上算是展开了“各取所需”的“合作”,就汇率问题导致的全球贸易失衡问题作出了并没有太多新意和意外的安排。根据中美联合声明,中方如美国所愿,承诺将继续落实政策,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家庭收入,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美国则投桃报李,回应了中方对美元贬值的“关切”,称将致力于把联邦预算赤字降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并采取措施鼓励私人储蓄,推动可持续的、非通货膨胀式的增长。
中国官员的强硬如期换来了“成果”——此番中美联合声明只字未提“人民币”和“汇率”,仅笼统地提到货币政策。即使在共见记者时,奥巴马对此亦“一句带过”,仅表示中国应注意到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将有利于贸易平衡及全球经济恢复。美国不仅未能在人民币问题上有实质斩获,其甚至就导致美元贬值的“罪魁”——预算赤字问题作出了相应承诺。
强硬的背后,中国仍不宜过分乐观。据悉,欧盟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本周末将与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卢森堡首相兼欧元集团主席容克一起访华,讨论汇率问题。
奥巴马的不变:争取最大利益
奥巴马与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北京会晤则成为此次奥访华的重点,双方就关键性问题交换了意见,会议聚焦双边贸易、地区安全及气候变化等问题,并于会后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应该说这个声明的内容是奥巴马此次访华的主要成果。
虽然奥巴马此次访华不断释放友善姿态,不在汇率和贸易争端上做计较,主要是因为美国目前最核心的利益不在这两个方面上。“小不忍则乱大谋”,从声明内容上,我们随处可见美国争取最大利益的成果,如:
在美国国债方面:针对中国关心的在美资产安全问题,美国将“美方致力于将联邦预算赤字降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并采取措施鼓励私人储蓄”写入了《中美联合声明》。实际上,美国现在清楚,美元之所以在美国预算赤字高企之下仍能挺得住,没有人民币的支持是难以做到的。因此美国很需要外部世界在美联储加息之前,作出一系列的刺激政策退出和调整动作,以利于控制全球通胀,使得在通胀不起来的情况下,美国的低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政策还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这是欠债者对最大债权人的一个承诺。不过,其潜台词是美国经济如果要回到可持续增长的道路上,也需要外界的配合。那个外界当然就是中国了,中国的态度给美国一定保证。
在地区合作问题上:对于几个重要的国际问题,今天两国元首的会谈也有涉及。在阿富汗问题上,双方认为,加强在有关地区和全球问题上的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中、美两国在南亚问题和阿富汗问题上有着相同的立场,愿意加强合作;在朝核问题上,双方都希望尽快重启六方会谈;此外,双方都对伊朗核问题的最新进展十分关切,并一致认为,伊朗一方面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来履行其义务。中国的认同使得美国在这些地方更可大展拳脚。
在气候问题上:我们认为,美国的核心利益在即将到来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那儿有决定美国未来的战略制高点——新能源、清洁能源、碳关税等。奥巴马这次访华当然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一扫APEC峰会上的悲观气氛,17日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称:“双方致力于在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最终的法律协议。”
奥巴马访华,中美在姿态上尽量摆出友善,实际上则互相施压,争取有利本国成果。政治讲求妥协,不会单一方面赢尽,中国更在金融海啸后,在国际外交力量明显有所提升,再非昔日吴下阿蒙让美国予取予携。今次交锋谁赢得较多,则可看出双方力量消长程度,以及政治技巧的高低,对未来数年中美关系具启示性。奥巴马在这次访华中灵活运用“变”与“不变”的策略,为美国发展争取了很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