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设民营将是平衡养老院投资热的妙招
2011-03-02 12:53:29 来源:亚太博宇
近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出台并明确指出:在接下来的五年,各级政府将加大财政投入,着力进行养老机构设施建设。于是,业界纷纷掀起了一股兴办养老院的浪潮。然而,各地政府投资的公办养老院大规模上马、民营资本只有错失良机的情形引发社会对养老产业"国进民退"的担忧。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政府逐步放开了养老机构社会化的大门。自此,大量的民办养老院涌入市场,在不少地区,民办养老机构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公办养老机构。但此时入场的民办养老院多以小型和面向低端市场的机构为主,要面对盈利压力和公益性的两难选择。尽管专家们曾乐观预计,全国1.67亿老年人口可撬动1万亿元规模老龄产业,但事实上,由于中国老年人普遍贫困的状态,养老服务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市场化养老机构发展迟滞。真正需要机构养老服务的高龄老人,其有限的支付能力不仅限制了企业的定价空间,护理服务的高人力、管理成本更抑制了企业的利润。我们认为,综合解决的办法应该是面对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政府为相当一部分养老服务埋单。但如果埋单的方式依然是政府亲力亲为运作公办养老院,无疑会再次陷入供应不足、效率低下的陷阱。如果将政府的财政优势与市场化的管理运作相结合,大力推行"公设民营",情况就会改善很多。所谓公设民营,即是政府补贴机构硬件,交由民间机构市场化运营。政府按规划新建养老院后,通过公开的招投标寻找合格的民间机构运营,并对其服务质量及财务进行严格的考核监督,以低于市场价格收住经过评估后的老人。这样一来,国家距离实现养老产业效益最大化就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