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父爱成为关系的附庸
2011-06-22 10:43:14 来源:亚博
现代父亲背孩奴称号
如今的父亲,越来越多的背负着亲子带来的压力。以现在社会中坚力量80后这一代人为例,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中出生和成长,一直处在人们纷繁的争议声中。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如今已迈入而立之年,甚至已为人父母。在背负“房奴”、“车奴”、“卡奴”等众多名号的同时,80后们还将背负一个崭新的称号——“孩奴”。针对已为人父母的80后来说,这是个当之无愧的头衔。6月20日的父亲节刚过,不少80后父亲还来不及体会节日的氛围,就不得不投入到为家人和下一代而奋斗的奔忙中。
相对于上一辈人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80后父亲们身上多的是现实的沉重压力,少的是丰富的人生经历。有的为了孩子的健康和教育问题,有的购买了近千元的相关书籍。有的为了让孩子生活得舒适,吃的是最好的,用的也是最好的,感冒发烧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效能”培训导师罗波夫认为,正在扮演父亲角色的80后男性,和以往任何时代的男性并没有根本性的不同。而且,这种角色扮演的过程,也是男性真正成熟的过程,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会激发新的动力。所以说,80后的父亲在角色的选择和扮演中会面临一些问题,而且他们的成长环境被烙上了时代性的群体特征。但这些不是怀疑他们的理由,他们甚至为此背负上了沉重的生活负担和心理负担。
警惕“考爹”的背后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近日进行入学测试,学生家长也必须参加考试,家长成绩将纳入考试总分。知情人士称,家长成绩将占总成绩三十分之一甚至更高。该小学一负责人表示,这样是为了让家长与学校一起搞好小孩教育,让家长掌握正确教育方法。但这样的考试模式,“考爹”背后潜藏的“拼爹”思维更值得警惕。
据了解,今年该小学吸引了6000余人报名,但本部仅招240人,平均25个人录取1人,堪称武汉市“最热门小学”。面对如此惨烈的情况,在中国人情社会的思维逻辑下,家长们不动用一点“人脉资源”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各位家长一定会卯足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考试这种看似对每个人都平等的方式是不是真的能规避不公平呢?在高考、考研、考公等各路考试都可能用钱铺路的今天,一场小学入学考试真的太微不足道了。将家长的分数与孩子上学的资格挂钩,本质上只不过是在明处考家长,暗中比父母罢了。
如果说一个儿童真的因为家长没考好而失去了平等入学的机会,那是不是小小年纪就会有被植入“我爹不如别人”概念之危险?况且,家长的文化水平有差距,且分化比较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入学的机会对每个符合条件的儿童都是平等的,凭什么让一场有家长参与的考试打破这种平等?孩子单独参加考试而失败,或许他们能够接受,但如果是因为家长各方面不如人而失败,他们年幼的心灵能接受吗?或许他们还无法认清全部本质,但在潜意识中已被早早地刻上了攀比的痕迹。这种“考爹”背后存在的“拼爹”逻辑值得警惕。
长期以来,爹不够强悍的平头百姓们对“我爸是李刚”的叫嚣恨之入骨,人人得而诛之,但一旦自己真碰上什么事情,又都巴不得自己的爹比“李刚”还强悍。这是现实,但又是很多人不愿言说的现实。
“拼爹”与关系学
由“贫二代”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辛酸经历所引发的“拼爹游戏”,是近来的社会热点问题,然而这个游戏早已不仅仅是找工作的大学生在玩了,而实际上是整个社会都在参与。“拼爹游戏”也早已跟另一家喻户晓的新名词——“潜规则”紧密挂钩,因为,此“爹”非彼“爹”,是指中国人一直隐晦如深的“关系”,而“拼爹游戏”实质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关系学。按照一般人的理论,除非你是含着金匙银匙出生的世家子女,否则关系的积累只能从身边人开始,一点点地扩大你的关系网。并且,很多时候,即使你有钱,也不一定买的得来“关系”。然而,随着没有时空界限的互联网的出现,现实世界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改变,就如那句经典的广告语一样:一切皆有可能。 拼爹游戏称网络热词也算是有着它独特的时代背景,先让我们来看看“拼爹游戏”的社会学背景吧。拼爹游戏的本质,其实应该是表明了这个人有着深厚的“关系”,或者叫人脉资源,处在了雄厚的社会资源体系中。在国外的社会学研究中,有个专有名词是用拼音“guanxi”来表述的,是因为在其他语言中,根本找不到能与之相匹配和媲美的词汇。关系这个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简单词汇,包含着无穷尽的社会含义,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美国社会学家莫顿借用《圣经》里的故事,提出了“马太效应”值得让人警惕的现象,他将之归纳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而享受着这种效应的人,犹如在进行着一场社会资源的饕餮盛宴,而在这个盛宴之外的人,连残羹冷炙都争取不到。编辑本段社会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关系”又与所有人都发生紧密的联系,是每个人无法脱离于其中的一个社会网络。其实,这些“关系”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却是关系的世袭,它将带来无法估计的社会破坏力。在这个的差异下,穷似乎是一种宿命,不是仅仅有自强不息和奋斗就能够达到的,贫二代很容易受制于先赋资源匮乏,及后天竞争力不足,延续着代际贫穷的恶性循环。于是,每次这种“关系”发挥了重要功效后,都让这个拼关系过程中失利的一方,心生严重的失衡。
必须遏制的马太效应
拼爹游戏使得人们进入品爹时代。必须遏制马太效应,不让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现象肆意横行,提供一个最大限度是由个人能力竞争,而不是靠社会关系资源比拼的平台。让穷人能够通过自身奋斗改变命运,这其实反应的是一个社会流动现象。社会流动分为向上和向下流动,一个充满生机的社会,必然要有合理的双向的社会流动,穷人可以凭自身实力,不用太费力可实现向上流动,而纨绔子弟也会因为个人能力不足自然地向下流动。至少,奋斗改变命运,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公理,只有如此,这样的社会资源世袭盛宴才会越来越少后,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才能得以实现,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合理分配才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