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将经历无法承受之重

2011-11-03 10:37:51    来源:亚太博宇

今年7月以来,欧洲债务危机加剧,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投资者信心不足,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作为当前世界经济中的突出难题,欧债危机预计将成为二十国集团戛纳峰会关注重中之重……

欧债危机:躲不过的议题

今年G20轮值主席国法国9月宣布,正式将欧债危机列入G20戛纳峰会议题。11月3日至4日,G20全球首脑峰会将在法国戛纳举行。届时,峰会将力求在全球范围内协调政策,以彻底解决欧债危机,稳定全球金融市场,使世界经济重返复苏轨道。

就在二十国集团戛纳峰会召开在即,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29日对二十国集团其他成员领导人发表联名信,呼吁各成员采取共同措施重建市场信心、实现经济增长、保持金融稳定,同时承诺将切实执行欧盟最近达成的一系列应对欧债危机措施。

两位欧盟领导人表示,欧盟期待本次峰会能够重建经济增长、解决全球宏观经济不平衡;在金融市场改革议程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强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监管;推动贸易成为支持全球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方式;增强全球化在促进就业和扶贫等方面的作用;确保粮食安全;改善全球治理;推动各成员进一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挑战。

“化缘”目标对准新兴经济体

上周末,在经过了近8个小时激烈谈判,欧盟就希腊债务减记、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等一揽子方案达成协议,为解决牵动全球经济的欧债危机带来曙光。不过,要实现这些目标,欧盟还面临一个难题缺钱。中国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充裕的资金被评论为可以为EFSF基金"增强火力。"

据悉,在G20戛纳峰会开幕前,欧元区当局赴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的"募资"之旅正如火如荼展开。EFSF首席执行官雷格林上周抵达北京,并于29日在京表示,他与中国政府的对话十分"友好"并"卓有成效"。
奄奄一息的欧洲亟须找到一条生路:为拯救希腊和欧洲银行并防止金融问题扩散至西班牙、意大利甚至法国以避免欧元区崩溃,本周多场马拉松式的会议提出一揽子建议,但它们均依赖大量甚或高达数万亿美元的现金。向谁求援?答案显然是中国。

中国被加进欧债危机"逃生路线图",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法国总统萨科齐在10月27日的欧盟领导人峰会结束几小时后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打电话的消息,激起了各方关于中国可能大量购买欧洲稳定基金(EFSF)债券的猜想。
随着猜测声浪越来越大,1天之后,EFSF负责人克劳斯·雷格林(Klaus Regling)开启亚洲"推销"之行,首站到访北京。不过,在这两次外界颇为关注的中欧接触之后,双方均并未就关于中国购买EFSF债券相关问题发表共同声明。

而欧盟领导人峰会之后,10月28日,意大利再次拍卖79.35亿欧元国债,令来自中国的"拯救"更具急迫性。

据悉,应奥地利共和国总统菲舍尔、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于30日乘专机离开北京,对奥地利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法国戛纳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
中国会否援欧,正越来越牵动欧洲乃至世界媒体的神经。

除了中国,同为金砖国家成员的巴西也收到欧洲的"求援"呼吁,但巴西方面表示,不会直接购买欧元债券,而是考虑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援助。

巴西财政部长古伊多·曼泰格近日称,"我认为欧洲国家没有必要希望巴西通过购买债券的方式来提供援助……巴西也无意这么做。"

之前,中国、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已经表示,他们将通过向IMF提供资金援助的方式来帮助欧元区国家。巴西媒体称,巴西很可能不会直接购买欧债,即使证明欧元区的救助协议是扎实有效的,也只会动用一小部分外汇储备,通过与IMF签署双边协议来救助欧洲。

据悉,今年早些时候,巴西曾计划购买欧债,但是前提是要与"金砖国家"其他4国一起购买,但四国对此并不热心,随后巴西撤回了该计划。
巴西媒体还报道称,欧洲方面将向巴西派出一个代表团,寻求该国能够援助欧洲,但欧盟方面否认了这一报道。

中国不想成为"傻钱"来源

当然,中国也在同欧洲进行更多的政治议价,比如作为回报,换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多的代表权,或者欧洲承认市场经济地位。而尽管欧洲有些国家已经足够脆弱,欧盟也不能将交易进行得太赤裸裸。目前,中方对于不被视为"傻钱(dumb money)来源"非常敏锐,但要求大幅度的政治让步作为回报是一个很清晰的信号,即这不是一笔从商业角度来看很有吸引力的投资。

中国的任何支持都将取决于其他国家作出的贡献,而且北京方面必须就其投资的安全性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帮助欧洲符合中国的长期根本利益,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最大贸易伙伴,但中国政府的主要关切是如何向国内人民解释这个决定。中国可不想挥霍国家的财富,到头来还只被视为一个傻钱来源。

此外,外界猜测,中国可能提出的一个条件是,它贡献的资金至少须有一部分以人民币计价。雷格林在北京称,欧元区援助基金可能发行以人民币为单位的债券。"我们被授权使用任何货币,我们希望如果这样有效,那某天或许用美元或者人民币发行。"雷格林称,"这取决于中国政府是否批准……我可以想象数年之后这可能会发生,可能不是立刻,但或许有一天会成真。"

雷格林还称,目前中国已经是一个"好的"和"忠实的"EFSF债券购买者,也并没有为购买更多的欧洲债券设置任何条件。

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欧洲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自身实力还是很强的,欧洲一些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很良好,所以欧洲不是没有能力救自己,中国拯救欧洲的问题是在事实上并不成立。

全世界都希望欧洲能够恢复,找到救自己的办法。从最近的讨论可以看出,欧洲和欧盟的领导人已经很清楚问题出在哪儿、应该做什么,也很清楚怎样做。现在的问题是,从哪里入手,资金从何而来。

重拾信心谈何容易

回想2008年在华盛顿召开的首届G20首脑峰会,与会各国领导人决定采取统一行动,挽救危急的全球经济,提振了陷入低迷的全球市场。眼下,全球经济的危急程度丝毫不亚于那时。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比2009年下半年、全球经济衰退高峰时期还要低迷。

这次G20戛纳首脑峰会,要让陷入悲观的人们对全球经济重建信心实属不易。

全球经济尚未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而且存在"二次探底"的危险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来自不满现状的美国民众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正在蔓延;欧洲债务危机阴影不散,希腊债务违约的风险越来越高,连作为经济"火车头"的德国也陷入"轻微"衰退;发展中国家正忍受着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企的"折磨",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金砖国家股市集体走低。

全球政治界领导人在很多场合都表达了希望G20能提出促进经济增长方案的意见。20日,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五家组织联合发布声明,敦促各国携手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作为今年峰会的主办国,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也表示,经济增长问题关系到所有国家,各国都应该为重建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增长模式建言献策。巴西总统罗塞夫24日表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恶化,而且已经威胁到全球经济复苏,G20成员国必须寻找一条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解决方案。

不过,要想通过一次会议就拿出解决方案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现在各国的利益比较难以统一欧洲国家正纠结于主权信用危机,无暇顾及经济增长,美国正放弃通胀管理以避免其经济衰退,新兴国家中国等结构调整正稳步推进中,而通胀是最大敌人。具体而言:对美国来说,其核心问题是货币政策与消费过度;对欧洲而言,是社会福利过度;对新兴国家来说,则是币值、刺激消费等转型。无论选择哪种解决方案,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面临着巨大阵痛。因此,各国能否在G20戛纳会议上拿出一致而可行的解决方案值得怀疑。

对于中国来说,宏观经济政策已经具备调整空间,但未到决策时点,未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具体力度、时间点等都有赖于本次G20戛纳峰会对包括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经济振兴、全球货币结算体系等重大议题的最终确定。

另外,在IMF增资问题上,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表示赞同,不过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持反对意见。美国财长盖特纳日前表示,IMF目前拥有3800亿美元资金,这一金额已经非常充足了,没有必要再增加资金。他说,欧洲自身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危机。美国之所以反对增资,主要是担心新兴经济体借机扩大在IMF所占的股份权重。

经济学家认为,没有美国的支持,为IMF增资很难实现。欧债问题还是要靠欧元区内部的政治协调和条约规定,即便G20戛纳峰会决定为IMF增资以帮助欧元区,也只能起到配合效果,并不会起到决定作用。

欧洲目前是屋漏偏逢连夜雨,EFSF无法阻止这些,而IMF也尽显疲态。本次G20会议估计也是一场春雨救不了急火。抬头远望,即使本次欧债危机被有惊无险地渡过,但欧元区内的高福利国家、懒汉国家、吃大锅饭国家的行为偏好不彻底矫正,欧元的前景也许只有上帝知道。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