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热”无疑成为发展的障碍

2010-12-08 09:46:37    来源:文/亚博联合咨询


 社会心态向浮躁焦躁的状态回归

"学而优则仕",可谓中华儒家文化的精神沉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亦是年轻学子的理想。显然,并非所有希望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年轻人,都只是单纯抱着捧回"金饭碗"、谋求锦衣玉食的庸俗目的,他们中,也不乏大批精英希望在"为官"之后,能够做出一番事业,造福一方百姓,立下一段功业。从这个角度看,今天的"公务员热",倒也不一定比当年的出国热、进外企热、开公司热更庸俗更没追求。

然而,现在一谈到公务员热,便会批评年轻人"求稳"、急功近利的心态不健康。不过反过来看,"求稳"其实也是一个社会进入成熟期的表征之一。中国经过30多年市场经济的发育,市场游戏规则已初步健全:商品经济之初"一夜暴富"的现象越来越少,当年"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脑体倒挂也已得到明显纠正,当年不少党政干部嫌工资低而下海经商的个案如今变得罕见……游离于"体制外"的高收益正在下降;回归"体制内"的好处则在日趋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务员由当初择业的非首选项变为大热门,恐怕还不能简单斥之为"浮躁心态",相反,恐怕还带有某种社会心态从以往过分浮躁、焦躁状态回归的迹象。

 青年一代失去"做蛋糕"的勇气

141万余人走进国家公务员考场,"考碗"大军再创新高。他们将角逐137个招考单位的1.6万余岗位,平均考录比达到88∶1;最热职位创下了4961∶1的纪录。国考的报名热度几乎赶上了不停上蹿的房价。2003年"国考"报名人数仅仅为8.7万,2011年报名数是当年的16倍,而社会对公务员的需求显然没有明显增加。池子还是那么大,但是上游的来水却持续暴涨,甚至形成了不可掉以轻心的洪水。如果一个行业持续高烧,必然会引起社会反思和国家宏观调控。

国考蜕化为考碗。只想坐等"分蛋糕",不期待自己有能力"做蛋糕"。一代青年失去了去创造和拼搏的勇气。有人把这一心态推给中国历史的"官本位"思想。纵观历史,公务员并不一直是理想的"主旋律"。有歌云,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80年代,到美国去,到法加去,到一切不说中国话的地方去;90年代,到海里去,到深圳去,到创业一线去;2000年代,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工厂去;2010年代,到党政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当一代人的理想仅仅是"不失业",怎么还会有"云层上的理想"呢?国考泡沫让我们不能不为之警惕。

 公务员背后的权力附加值极其大

事实上,国考热并不可怕,但值得探究的倒是国考热背后的问题。为何考生一窝蜂地报考公务员?有的考生报考公务员之前,先上网询问哪个部门油水大、有灰色收入。我认为,权力现在成为考生热衷"考碗"的重要原因。尽管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私人投资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但权力和地位的光环仍让政府职位深深吸引着很多人,其中包括一流大学的毕业生。

表面看来,那些先询问"哪个部门油水大、有灰色收入"的考生,让人感到悲哀,应该受到指责,正如有论者称,抱着这种心态参加"国考",即使过关斩将得中头名,难免今后不会成为下一个"蛀虫"。其实,最该指责的是权力。政府部门存在的意义应该提供公共服务,可为何一些部门"油水大、有灰色收入"?权力应该为民服务,它不应该是地位的象征,更不应该隐喻着种种好处,但为何在考生看来,公务员具有权力和地位的光环?
公务员的稳定,恰恰映射了两大不足。一方面是公务员淘汰率太低,数据显示,每年正常被辞退的公务员占总数的比例为0.05%左右,而一般正常企业的淘汰率在5%到15%之间;另一方面则说明,当下的社会保障不够健全,法治体系不够完备,如果其他职业同样享有完善的社保,比如看病不难、不贵,比如领取的养老金高,年轻人自然不必非要"觊觎"公务员,正因为在企业里,工人权利贫困,甚至朝不保夕,动辄被辞退,且无法享有完善的保障机制,才蛊惑着人们艳羡公务员,甚至千方百计地挤到公务员队伍中去。

与其叹息公务员热带来的可怕后果,不如约束其背后的权力,使权力不能具有太多附加值;且大力加大社会保障,健全法律法规,使人们在企业里工作,照样有尊严有保障。

 公共资源过度的集中在权力部门

"国考热"并不仅仅表现的是,公务员"行当"的工资、待遇、福利好,甚至是"灰色"收入,具有普遍的吸引力,而是相对于社会各个阶层来说,它们的强势地位令人羡慕不已。从"国考热"的表层现象中,可以看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部门,尤其是中小企业,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位置,表现为中小企业发展无法满足高校毕业生对高薪及社会福利的预期而无法吸纳优秀人才进入,使得企业发展陷入后备人才不足的境地。

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当下社会资源过度集中于权力部门,导致大多数人只能依附于权力的周边求生存。虽然中国社会正朝着市场经济社会转轨,但近年来的事实证明,市场社会的发展空间正在受到挤压,日益变得逼仄狭小。由政府主导市场化改革,且不论其好处何在,至少目前已经成了导致种种社会弊端的一大来源。

政府主导一切,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行政机构迅速膨胀,变得庞大无比。市场化改革本应是一个政府放权让利的过程,但从目前来看,权力过度集中的状况并未缓解,相反还有所加重。为什么那么多人涌向国考?不仅因为公务员的收入和职位相对稳定,还在于该阶层掌握着公权力,因此得以稳居社会上层,占据社会资源分配的有利地位。这一点,无论如何都是其他社会职业所无法比拟的。

权力过度集中,还造成其他社会领域不得不依赖于权力而生存的现实。且不说那些占据市场经济上游地段的国有垄断企业--这是保障权力运作的另一只翅膀,民营企业如果想发展壮大,最后往往都会遭遇如何与权力"和谐共处"的瓶颈。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取得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支持,随时可能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被甩出市场的游戏圈。

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自然难以形成正常、有序的竞争格局,社会也难以进入凭借个人本事而顺畅流动的渠道。政府权力越强大,社会资源越集中,发展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自由空气就越稀薄。而当所有一切最终都指向并依赖于权力,个人自由选择的空间必然相对缩小。百万大军冲向国考大门,只能证明,这个社会留给个人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仍有待拓宽。

 公务员热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障碍

我认为,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经济的增长首先依靠的是实体经济的发展,其中民营经济体不仅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同时也能够容纳最大规模的劳动力;"公务员热"的现象足以说明:人才的流动方向出了很大的问题,而这与近年民营企业普遍的人才短缺不无关联。

从公务员背后所渗透的权利附加值来看,公务员的工资、待遇、福利,以及灰色收入,等等是普遍而存在的现象,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来说,其强势地位令人羡慕不已。而事实上,从官僚系统"治政"的人数规模以及构成来说,并不需要每年数十万至百万的考生涌入,官僚系统的"池子"还是比较有限的,于社会的阶层和潜在的社会效应是极大的浪费!

另外,公务员权利附加值还体现出,社会公共资源过多的掌握在权利部门,从近年多次关于"国进民退"现状的改革呼声和呐喊足以说明,社会整体经济的增长受到极大的抑制,资源短期,动力不足,创新受抑制,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从当前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来看,目前,中国处于"大转型"时代,传统文化遭受破坏,新的、主流的价值体系并没有树立起来,权利观念,市场观念,投机观念等等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来,反映的社会阶层上,中产阶级的不安,底层大众的无奈,权贵集团的大胆肆掠,官僚系统与普通大众的矛盾正在不段恶化,等等,无一不体现这一点,整个社会的心态处于"求稳"现状当中。因此,"公务员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中国青年一代"寻求稳"心态的反映,表明了社会创新的动力和勇气不足!

总的来说,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执政理念过多的体现在高额的GDP思想之上,同时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我们在反思的过程中也应看到,造成当前的诸多矛盾是"发展中的问题",是一个必经之路;当然,既然是"大转型",包括此前"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等,未来执政的理念更应有重点的平衡经济的增长,更多的体现在为民,更多的体现在民生发展。在即将上位的习近平与其执政理念上,我们希望期待更多的为民表现!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