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免职”成为一种忽悠民意的作秀
2011-08-15 12:31:49 来源:亚太博宇
2010年3月的一起矿难后,媒体报道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主管生产安全的副县长王新科被就地免职,但据了解,其过去一年来一直以副县长身份部署工作、出席正式公务活动,近期还兼任该县政法委书记。就地免职还能以副县长身份部署工作、出席正式公务活动,甚至还有升迁的迹象。显然,这种免职成为了一些人用来忽悠民意的一场作秀。本来,行政问责制是督促相关人员做好工作,防止不作为、乱作为的手段,是一种事后责任追究的必要制度。但一些部门和个人却利用其避实就虚、转移公众视线。官员出事后,一些相关部门往往会摆出一副例行公事的架式大喊大叫,演一处"挥泪斩马谡"的好戏。而每每一些恶官、贪官被免职后,老百姓不是拍手称快就是恨得咬牙切齿。可谁又知道,一些官员并没有把"免职"当成一回事,只是将其作为堵悠悠众口,平深深民怨的一个"障眼法"。要么以"国家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之类的理由让其高调复出,要么以调离为幌子让其异地发展,如此一来,暴风骤雨般的免职倒成了百姓们一厢情愿的虚无幻想。从这个角度来讲,高频率的问题官员复出事件更像似一场藐视公众的疲劳轰炸,难怪有网友叹息:"一开始,我常常悲愤,次数多了,就麻木了。"这种狡黠得近乎耍无赖的做法,不是没有道理,上面有熟人罩着,同层有战友护着,下面有部下兜着,如此庞大的关系网,还怕摆不平这样一件小事?而恰恰可怕之处就在于此,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官员手中的权力是公众给的,问题官员该不该复出、该怎样复出,还当先听听公众的意见,否则麻木就会堆积成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