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重视民生,坚定深化改革

2012-03-05 11:18:44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于3月5日上午开幕。今年“两会”,既是中共十八大召开前的一次重要会议,又适逢“十二五”规划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意义深远。今年“两会”有两大亮点:一是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让广大民众都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国家的健康发展注入动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化,涉及的各种民生问题日益凸显,继续深化改革不但是民意所向大势所趋,也是解开种种发展制约,推进国家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由之路。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政协的一个联组会上,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好地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的参与作用,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胡锦涛的讲话反映中央将保障民生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这既因为中国已进入了现代化过程中民生问题凸显的阶段,处理好民众的利益问题已成为中央最主要的决策考虑,也是因应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唯有切实解决人民的切身利益,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有稳健基础。预期中央将会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民生保障的力度,令民众都能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今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中国的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改革的樽颈。在两会前,有关进一步深化改革成为舆论焦点,由各界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到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再到《人民日报》早前发表的《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评论以及人大政协的提案,都在在反映了社会对于深化改革的期望。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政协开幕当天的工作报告中多番提到改革一词,更是充分表达了坚持改革的需要。
应该看到,在过去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之后,今日中国不论在经济及社会等方面都面临着发展的樽颈,例如粗放式经济下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人口红利的拐点将至;经济结构偏重投资及出口,相反消费市场长期不振令三驾马车发展不均,等等。同时,法制建设、社会保障、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制度建设跟不上经济的发展,这些都加大了经济改革的难度,也为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历史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往往会因为既得利益者的阻挠而令改革陷入停顿。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收入分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显示中央深化改革的决心。两会将为国家的改革凝聚共识,为推进改革提供巨大的动力。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